一、赛项名称
赛项编号: gdgz2016057
赛项名称:注塑模具CAD/CAE与主要零件加工
英语翻译Injection Moulding CAD/CAE and Major Parts Processing
赛项组别:高职组
赛项归属产业:制造大类
二、竞赛目的
通过技能竞赛,检验参赛选手先进模具设计方法的掌握和设计工具的应用能力、模具零件制造方法和工艺的应用能力、先进制造设备的操作使用能力、注塑成型工艺的应用能力、现场问题的分析与处理能力、组织管理与团队协作能力、质量管理与成本控制意识,引导高职院校关注现代模具行业技术发展趋势与技术应用方向,促进模具设计与制造等专业开展基于模具生产工作过程导向的教学改革,加快模具设计与制造高技能人才的培养。
三、竞赛内容
(一)竞赛要点
由赛项组委会提供制件的3D数字模型和半成品模具(模架以及型腔、型芯、滑块、斜顶等零件的毛坯件),同时提供纸质竞赛任务书一份及模具制造要求等。参赛队完成该制件模具设计与分析、成形零件的设计和加工、模具装调和试模,最终注塑成型出合格制件任务。
本项目竞赛总的时间为7.5小时,分计算机设计、CNC加工和模具修配试模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计算机设计部分在机房进行,三人一组,竞赛时间为3.5小时,竞赛内容完成模具设计与CAE分析、成形零件的设计和CAM加工程序编制、撰写CAE分析报告、设计说明书以及相关文件制作;
第二阶CNC加工部分在车间进行,三人一组,竞赛时间为2.5小时,竞赛内容为根据第一阶段编制的模具零件加工工艺和加工程序,完成零件加工。注:第
二阶段赛位配置一台计算机,只安装加工编程及程序传输软件,加工参数部分参赛队根据时间自行决定是否更改(编程评分按照第一阶段文档评分),设计部分不可再更改。
第三阶段模具修配试模部分在车间进行,三人一组,竞赛时间为1.5小时,竞赛内容为根据第二阶段加工的模具零件进行修配,模具装配完成后进行制件成型试模,每个队试模时间为0.5小时,为独立时间。
任务1.根据赛题给定的数据进行分析确定模具初始方案,在三维模具CAD软件中完成基本设计(包括型腔布局、分型面、浇注系统、冷却系统)。
任务2.应用注塑模CAE软件对浇注及冷却系统设计方案进行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对初始设计方案进行评价,然后对初始方案进行优化,生成分析报告。
任务3.根据优化的设计方案改良并细化模具设计
模具CAD设计完成的内容:一套完整的模具三维设计;模具的二维装配图和型芯、型腔零件图(包括明细表、标题栏、图框、技术要求等);利用现场提供的软件和现场提供的模架(由大赛组委会选定供应商提供的模架)设计模具,并书写模具设计说明书。
任务4.主要零件加工
利用现场提供的数控机床等设备加工出赛题指定主要零件,并提交相应的工艺文件、技术文件等,具体工作工艺过程由参赛小组选手自行确定。
任务5.模具修配与试模
根据现场提供的模具零件,完成装配模具并将模具装到成形设备上,进行试模,最终成形加工出合格制件。
任务6.竞赛原始数据与竞赛成果提交
(1)赛项组委会以U盘形式提供制件的原始数学模型,格式为IGES或STEP,同时提供纸质竞赛任务书一份。
(2)选手比赛结束后提交制造实物及U盘中的电子文档,包括:
第一阶段计算机设计部分比赛提交成果:
①模具设计方案CAE分析,包括分析结果文件、分析报告等;
②模具设计的三维模型、模具的二维装配图和型芯、型腔零件图;
③模具设计说明书;
④按照组委会提供的固定格式编写、提交详细的工艺文件(包括主要的工艺规程、加工参数等)。
第二阶段、第三阶段比赛提交成果:
①完成装配的模具实物,包括型芯、型腔等;
②成型加工的塑料制件;
③按照组委会提供的固定格式编写、提交详细的工艺文件(包括主要的工艺规程、加工参数等)。注:加工参数及工艺文件以第一阶段为准。
(二)相关知识点
1、模具设计原理、结构与模具三维CAD设计软件的使用方法;
2、模具CAE软件的功能及使用方法;
3、模具二维CAD软件的功能及使用方法;
4、模具数控加工工艺及CAM编程、数控设备的操作;
5、模具的装配;
6、注塑成型工艺设计;
8、注塑成型设备调试。
(三)竞赛日程
具体的竞赛日期,由大赛执委会规定,本赛项正式赛事持续进行三天,选手第一天上午报到,下午召开赛前说明会和赛位抽签活动、并安排选手熟悉赛场;晚上进行第一阶段比赛;第二天进行第二阶段、第三阶段比赛。第三天举行赛后总结会、颁发获奖证书。详见表一竞赛日程表。
表一 竞赛日程表
日 期 |
时 间 |
内 容 |
|
第一天 |
8:00--12:00 |
参赛队报到 |
|
|
12:00--13:00 |
参赛队自行解决午餐 |
|
|
14:00--15:00 |
参赛队熟悉竞赛场地 |
|
|
16:30 |
参赛选手到赛场(赛位抽签、发工具) |
|
|
17:00--20:30 |
正式比赛(第一阶段) |
|
第二天 |
5:30 |
第一场 |
参赛选手到赛场(赛位抽签、发工具) |
|
6:00—8:30 |
第二阶段正式比赛 |
|
|
8:40—10:10 |
第三阶段正式比赛 |
|
|
8:30 |
第二场 |
参赛选手到赛场(赛位抽签、发工具) |
|
9:00—11:30 |
第二阶段正式比赛 |
|
|
11:40—13:10 |
第三阶段正式比赛 |
|
|
11:30 |
第三场 |
参赛选手到赛场(赛位抽签、发工具) |
|
12:00—14:30 |
第二阶段正式比赛 |
|
|
14:40—16:10 |
第三阶段正式比赛 |
|
|
14:30 |
第四场 |
参赛选手到赛场(赛位抽签、发工具) |
|
15:00—17:30 |
第二阶段正式比赛 |
|
|
17:40—19:10 |
第三阶段正式比赛 |
|
|
17:30 |
第五场 |
参赛选手到赛场(赛位抽签、发工具) |
|
18:00—20:30 |
第二阶段正式比赛 |
|
|
20:40—22:10 |
第三阶段正式比赛 |
四、竞赛方式
(一)竞赛以团队方式进行,不计选手个人成绩,统计竞赛队的总成绩进行排序。
(二)竞赛队伍组成:每支参赛队由3名比赛选手组成,3名选手须为同校在籍学生,其中队长1名,性别和年级不限。每队可配2名指导教师。
(三)竞赛需采取多场次进行,由赛项执委会按照竞赛日程表组织各领队参加公开抽签,确定各队参赛场次;参赛队按照抽签确定的参赛时段分批次进入比赛场地参赛。
(四)竞赛平台由大赛办公室组织专家评选确定。
五、竞赛流程
比赛期间分两天三个阶段,第一天进行第一阶段比赛,所有比赛选手16:30到达赛项检录区域,17:00开始比赛,第二天进行第二阶段和第三阶段比赛,第一场比赛选手按照竞赛手册规定时间到达赛项检录区域,并按照竞赛手册规定时间开始比赛;期间下一场选手在宾馆等候,按照竞赛手册规定时间到达赛项检
录区域,期间工作人员确保选手严守纪律,不得在赛场附近走动;前一场比赛结束后选手从赛场出去后不得在赛场外停留;场次交换期间两场选手不得见面,不允许用任何方式交流信息。
参赛队进场后在对应的赛位上完成规定的竞赛任务(指导教师不允许进场指导,如有违反扣该参赛队总成绩2分/次,并记录在案)
六、竞赛试题
采取提前公开竞赛样题的方式进行比赛,提前一周在大赛官网上公布1道样题,参赛队根据样题选择竞赛刀具规格、数量。竞赛整体与样题偏离不超30%。
七、竞赛规则
(一)报名资格及参赛队伍要求
1.参赛队及参赛选手资格:参赛选手须为高等学校全日制在籍学生;本科院校中高职类全日制在籍学生;五年制高职四、五年级学生可报名参加高职组比赛。高职组参赛选手年龄须不超过25周岁(当年),即1991年7月1日后出生。
2.组队要求:每个学校限报1支代表队,参赛选手为同一学校,不允许跨校组队。
3.人员变更:参赛选手和指导教师报名获得确认后不得随意更换。如备赛过程中参赛选手和指导教师因故无法参赛,须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于本赛项开赛10个工作日之前出具书面说明,经大赛执委会办公室核实后予以更换;报到后选手因特殊原因不能参加比赛时,由大赛执委会根据赛项的特点决定是否可进行缺员比赛,允许指导老师缺席比赛。
(二)熟悉场地
1.赛项说明会后,赛项执委会安排各参赛队统一有序的熟悉场地。
2.熟悉场地严格遵守大赛各种制度,严禁拥挤,喧哗,以免发生意外事故,不得触动设备。
(三)文明参赛要求
1.竞赛用设备大赛执委会统一提供,各参赛队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使用现场提供的设备。
2.参赛选手在比赛开始前30分钟前到达指定地点报到,接受工作人员对选手身份、资格和有关证件的检查;竞赛计时开始15分钟后,选手未到,视为自动放弃。
3.比赛用仪器设备、赛位由抽签确定,不得擅自变更、调整。
4.选手在竞赛过程中不得擅自离开赛场,如有特殊情况,须经裁判人员同意;选手休息、饮水、上洗手间等,不安排专门用时,统一计在竞赛时间内,竞赛计时工具,以赛场设置的时钟为准。
5.竞赛期间,选手不得将手机、U盘、通信工具、工具书等带入赛场,非同组选手之间不得以任何方式传递信息,如传递纸条,用手势表达信息,用暗语交换信息等。
6.所有人员在赛场内不得喧哗,不得有影响其他选手完成竞赛任务的行为。
7.爱护赛场提供的器材,不得移动赛场内台桌、设备和其它物品的定置,不得故意损坏设备和仪器;比赛过程中,参赛选手须严格遵守相关操作规程,确保设备及人身安全,并接受裁判员的监督和警示。
8.完成竞赛任务期间,不得与其他选手讨论,不得旁窥其他选手的操作。
9.遇事应先举手示意,并与裁判人员协商,按裁判人员的意见办理。
10.参赛选手须在赛位的计算机上规定的文件夹内存储比赛文档。
11.比赛过程中,选手须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并接受裁判员的监督和警示,以确保人身及设备安全。选手因个人误操作造成人身安全事故和设备故障时,裁判长有权中止该队比赛;如非选手个人原因出现设备故障而无法比赛,由裁判长视具体情况做出裁决(延误超过30分钟时调换到备用赛位或调整至最后一场次参加比赛);如裁判长确定设备故障可由技术支持人员排除故障后继续比赛,将给参赛队补足所耽误的比赛时间(延误不超过30分钟时可补时)。
12.参赛队若要提前结束竞赛,应举手向裁判员示意,比赛结束时间由裁判员记录,参赛队结束比赛后不得再进行任何操作,不得离开赛场。
13.选手须按照程序提交比赛结果及赛卷,配合裁判做好赛场情况记录,与裁判一起签字确认,裁判要求签名时不得拒绝。
14.完成竞赛任务及交接事宜或竞赛时间结束,应到指定地点,待工作人员宣布竞赛结束,方可离开。
15.不乱摆放工具,不乱丢杂物,完成竞赛任务后清洁赛位,清点工具;线头、废弃物品及工具,不得遗留在赛位上。
16.使用文明用语,尊重裁判和其他选手,不得辱骂裁判和赛场工作人员,不得打架斗殴。
17.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暗示、指导、帮助参赛选手,对造成后果的,视情节轻重酌情扣除参赛选手成绩。
18.比赛过程中,除参加当场次比赛的选手、执行裁判员、现场工作人员和经批准的人员外,其他人员一律不得进入比赛现场;比赛结束后,参赛人员应根据指令及时退出比赛现场;对不听劝阻、无理取闹者追究责任,并通报批评。
19.裁判长在比赛结束前有2次时间提醒,裁判长发布比赛结束指令后所有未完成任务参赛队立即停止操作,按要求清理赛位,不得以任何理由拖延竞赛时间。
(五)作品提交与加密
参赛队需按照竞赛要求提交竞赛结果,裁判员与参赛选手一起签字确认,并填写《竞赛作品或结果收取记录表》,表格上不得出现参赛选手具体赛队信息;参赛选手不得将比赛任务书、图纸、草稿纸和工具等与比赛有关的物品带离赛场,选手必须经现场裁判员检查许可后方能离开赛场,参赛作品在引导员陪同下交至加密室,进行作品加密。
(六)裁判组织分工
在赛项执委会的领导下成立由裁判组、监督组和仲裁组组成的成绩管理组织机构,裁判的分工单人单岗,各司其职,现场裁判不担任结果评分裁判工作。具体要求与分工如下:
(1)裁判组实行“裁判长负责制”,设裁判长1名,全面负责赛项的裁判管理工作并处理比赛中出现的争议问题,副裁判长2名,现场副裁判长一名,负责现场裁判与评分工作,评分副裁判长一名,负责提交作品的裁判与评分,同时配备14名裁判员。
(2)裁判组成员根据比赛需要分为抽签裁判、加密裁判、现场裁判、评分裁判、仲裁裁判和监督裁判。
现场裁判:按规定做好赛场记录,维护赛场纪律,评定参赛队的现场得分;
评分裁判:负责对参赛队伍(选手)的比赛作品、比赛表现按赛项评分标准进行评定。
(3)监督组2人:对裁判组的工作进行全程监督,并对竞赛成绩抽检复核。
(4)仲裁组2人:负责接受由参赛队领队提出的对裁判结果的申诉,组织复议并及时反馈复议结果。
八、竞赛环境
(一)比赛区域总面积约600 m2。净空高度不低于3.5 m,采光、照明和通风良好,环境温度、湿度符合设备使用规定,同时满足选手的正常竞赛要求。
(二)赛场主通道宽3m,符合紧急疏散要求。
(三)赛场提供稳定的水、电、气源和供电应急设备,并有保安、公安、消防、设备维修和电力抢险人员待命,以防突发事件。
(四)根据赛项特点,用挡板隔离成竞赛区域构成竞赛单元,赛位面积在20㎡左右。
(五)赛场布置6个赛位,其中备用赛位1个,正式赛位5个;最多可接纳25个参赛队进行比赛。各单元均提供380V、220V电源供电设备。
(六)赛场设维修服务、医疗、生活补给站等公共服务区,为选手和赛场人员提供服务;设有安全通道,保证大赛安全有序进行。
(七)赛事单元相对独立,确保选手独立开展比赛,不受外界影响;赛区内包括厕所、医疗点、维修服务站、生活补给站、垃圾分类收集点等都在警戒线范围内,确保大赛在相对安全的环境内进行。
九、技术规范
本项目综合多工种技术,主要包括多方面的知识与技能:机械设计与制造基础知识、机械制图知识、金属切削与刀具应用知识、钳工技术、CAD、CAE、CAM软件应用技能、数控机床操作技能、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知识等。
《模具设计师》国家职业技术标准(一级);
《数控加工中心高级》国家职业技术标准;
模具制造工(注塑模方向)高级工的职业标准(国家职业资格三级)。
总体上充分考虑参赛选手是高职高专院校在读学生的身份特征,同时受到区域校企合作企业技术要求的影响;在项目技术规范上的要求与尺度的把握与成熟的技术工程师、技师有所区别;主要考虑项目要点的正确性与适应性:
(一) 模具通用零部件精度与工艺标准
零件 名称 |
部位 |
要求 |
标准值m/m |
||
|
|
|
一般注射模 |
精密注射模 |
|
模板 |
单板厚度 |
上下平行度 |
0.02/300以下 |
0.01/300以下 |
|
|
组装厚度 |
上下平行度 |
0.01/300以下 |
0.005/300 以下 |
|
|
导向孔(或导套安装孔)、导柱安装孔 |
直径精度 |
H7 |
|
|
|
|
公、母模上的位置同轴度 |
±0.02以下 |
±0.01以下 |
|
|
|
与模板平面垂直度 |
0.02%以下 |
0.01%以下 |
|
|
顶针孔 回针孔 |
直径精度 |
H7 |
|
|
|
|
与模板平面垂直度 |
配合长度≦300 0.03 |
配合长度≦200 0.01 |
|
导柱 |
固定部份 |
直径精度:磨削加工 |
K6,K7,m6 |
|
|
|
滑动部份 |
|
f7,e6 |
|
|
|
垂直度 |
无弯曲 |
0.02/100以下 |
0.01/100以下 |
|
|
硬度 |
淬火、回火 |
55HRC以上 |
50-60HRC |
|
导套 |
外径 |
直径精度: 磨削加工 |
K6,K7,m6 |
|
|
|
内径 |
|
H7 |
|
|
|
内、外径关系 |
同轴 |
0.01 |
0.005 |
|
|
硬度 |
淬火、回火 |
55HRC以上 |
50-60HRC |
|
顶针 回针 |
滑动 部份 |
Φ2.5-Φ5 |
直径精度: 磨削加工 |
-0.01~-0.03 |
-0.005~-0.015 |
|
|
Φ6-Φ12 |
|
-0.02~-0.05 |
-0.01~-0.025 |
|
垂直度 |
无弯曲 |
0.1/100以下 |
0.05/100以下 |
|
|
硬度 |
淬火.回火或氮化 |
55HRC以上 |
50-60HRC |
|
顶针、回针固定板 |
顶针安装孔 |
孔距尺寸与模板上的孔 距相同,直径精度 |
孔公差±0.30 |
孔公差±0.15 |
|
|
回针安装孔 |
|
孔公差±0.10 |
孔公差±0.05 |
(二)模具设计与分析技术规范
模具设计与分析考察以下内容
1.常用塑料材料收缩率取值。
2.分模面的合理选择。
3.浇注系统设计的科学性与合理性。
4.顶出系统设计的准确性与合理性。
5.冷却系统与排气设计应以生产效率、制件质量等为指标综合优化。
6.模具CAE分析结果应包括设计方案评价、对初始方案进行优化、确定最佳浇口、最佳冷却系统,并生成分析报告及注塑成型工艺的技术参数。
7.按照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准确选择标准模架及标准件。
(三)模具图纸设计要求原则
1.装配图要体现装配关系和工作原理,主要结构表达清晰,视图布局合理,符合国家标准。
2.零件图视图布局合理,尺寸标注清晰,符合模具制造工艺要求,图面符合国家或行业标准。
(四)模具设计说明书原则
模具设计说明书体现模具的设计思想,应包括:
1.塑料制件的材料和体积、质量,确定的收缩率。
2.说明模具分型面、模架的选择依据。
3.说明设计的浇注系统、顶出系统、冷却系统的技术特点。
4.说明注塑机的选择依据。
5.设计总结,主要说明模具设计特色及自我评价,基于CAE的设计方案评价估及优化等方面内容。
(五)数控机床操作规程
1.进入竞赛单元后,穿好工作服,戴上安全帽及防护用品镜,不允许戴手套、扎领带操作 数控机床 ,不允许穿凉鞋、拖鞋、高跟皮鞋等到场参赛。
2.上机操作前应阅读数控机床的操作说明书,熟悉 数控机床 的开机、关机顺序,规范操作机床。
3.开机前,应检查 数控机床 是否完好,检查油标、油量;上电后,首先完成各轴的返回参考点操作,然后再进入其他操作,以确保各轴坐标的正确性;机床运行应遵循先低速、中速、再高速的原则,其中低速、中速运行时间不得少于2-3 分钟。
4.了解和掌握数控机床控制和操作面板及其操作要领,了解零件图的技术要
求,检查 毛坯 尺寸、形状有无缺陷;选择合理的安装零件方法,正确地选用数控刀具,安装零件和刀具要保证准确牢固。 5.禁止私自打开机床电源控制柜,严禁徒手触摸电动机、排屑器;不允许两人同时操作开动的机床,某项工作如果需要两个人或多人共同完成时,应关闭机床主轴;手动对刀时,应注意选择合适的进给速度;使用机械式寻边器时,机床主轴转速不得超过600转/分钟。
6.机床开始加工之前必须采用程序校验方式检查所用程序是否与被加工零件相符,待确认无误后,关好 安全防护 罩,开动机床进行零件加工,程序正常运行中严禁开启防护门。
7.更换刀具、调整工件或清理机床时必须停机;机床在工作中出现不正常现象或发生故障时应按下“急停”按钮,保护现场,同时立即报告现场工作人员。
8.禁止用手接触刀尖和铁屑,铁屑必须要用铁钩子或毛刷来清理,禁止用手或其它任何方式接触正在旋转的 主轴 或其它运动部位,禁止加工过程中测量工件,也不能用棉纱擦拭工件。
9.竞赛完毕后应清扫机床,保持清洁,依次关掉机床操作面板上的电源和总电源,使机床与环境保持清洁状态。
10.机床上的保险和 安全防护 装置,操作者不得任意拆卸和移动,严禁修改机床厂方设置参数,必要时必须通知设备管理员,请设备管理员修改,机床附件和 量具 、刀具应妥善保管,保持完整与良好,丢失或损坏照价赔偿。
十、技术平台
承办学校根据本校实际情况向参赛队提供以下技术平台:
(一)赛位基本设备一览表
1)数控加工设备技术参数
数控铣床 南通机床 (VMCL850) |
序号 |
技术参数 |
指标 |
数量 |
|
1 |
工作台规格(长×宽) |
850x500mm |
1台 |
|
2 |
工作台最大载重 |
750kg |
|
|
3 |
X坐标行 |
850mm |
|
|
4 |
Y坐标行程 |
500mm |
|
|
5 |
Z坐标行程 |
510mm |
|
|
6 |
X、Y、Z切削速度 |
0~8000 mm/min |
|
|
7 |
X、Y、Z快速进给速度 |
30/30/30 m/min |
|
|
8 |
刀柄规格 |
BT-40 |
|
|
9 |
主轴转速范围 |
60~8000 r/min |
|
|
10 |
定位精度(国标) |
X:0.020 Y、Z:0.016mm |
|
|
11 |
重复定位精度(国标) |
X:0.008 Y、Z:0.006mm |
|
|
12 |
控制系统 |
Fanuc 0i MD |
|
数控铣床 宝鸡机床 (MVC650) |
序号 |
技术参数 |
指标 |
数量 |
|
1 |
工作台规格(长×宽) |
800x420mm |
4台 |
|
2 |
工作台最大载重 |
600kg |
|
|
3 |
X坐标行 |
650mm |
|
|
4 |
Y坐标行程 |
400mm |
|
|
5 |
Z坐标行程 |
480mm |
|
|
6 |
X、Y、Z切削速度 |
0~8000 mm/min |
|
|
7 |
X、Y、Z快速进给速度 |
12/12/12 m/min |
|
|
8 |
刀柄规格 |
BT-40 |
|
|
9 |
主轴转速范围 |
60~8000 r/min |
|
|
10 |
定位精度(国标) |
X:0.020 Y、Z:0.016mm |
|
|
11 |
重复定位精度(国标) |
X:0.006 Y、Z:0.006mm |
|
|
12 |
控制系统 |
Fanuc 0i MD |
|
2)注塑成型设备(深圳时资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名称:省电智能精密螺杆注射成型机
型号:SZ-SM1335,机身尺寸:2500×1000×1800mm
详细技术参数
序号 |
项 目 |
单位 |
参数 |
1 |
射胶部分 |
|
|
2 |
射胶量(硬胶) |
oz |
1.8 |
3 |
理论注塑容积 |
g |
50 |
4 |
|
cm3 |
55 |
5 |
螺杆直径 |
mm |
25 |
6 |
螺杆长度直径比 |
mm/mm |
20 |
7 |
射胶压力 |
MPa |
174 |
8 |
螺杆行程 |
mm |
115 |
9 |
螺杆转速 |
rpm |
0~200 |
10 |
射嘴行程 |
mm |
180 |
11 |
锁模部分 |
|
|
12 |
锁模力 |
KN |
350 |
13 |
开模行程 |
mm |
230 |
14 |
导柱内距(水平×垂直) |
mm |
280×260 |
15 |
容模量(最薄–最厚) |
m |
80~300 |
16 |
模板最大距离 |
mm |
380 |
17 |
油压顶针推力 |
KN |
27 |
18 |
油压顶针行程 |
mm |
60 |
1 |
电力/电热 |
|
|
20 |
系统压力 |
MPa |
17 |
21 |
油泵马力 |
KW |
5.5 |
22 |
电热量 |
KW |
4.2 |
23 |
温度控制区 |
|
3+1 |
24 |
其它 |
|
|
25 |
循环时间 |
Sec |
1.8 |
26 |
机身尺寸(长×宽×高) |
m×m×m |
长(2.3)×宽(0.8)×高(1.65) |
27 |
油箱容量 |
liter |
105 |
28 |
机重 |
T(吨) |
1.3 |
(二)赛位主要竞赛软件一览表(赛场统一安装)
序号 |
软件名称与版本 |
1 |
Win7 win64操作系统; |
2 |
Office 2010中文版; |
3 |
西门子NX8.5教育包(原UG软件,含MOLDWIZARD); |
4 |
Creo2.0(原Pro/E软件含EMX8.0); |
5 |
中望3D 2016 教育版(带HASCO、DME、LKM等标准模架及MISUMI); 中望CAD 教育版,中望龙腾塑胶模具经典版; |
6 |
Moldflow 2016; |
7 |
CAXA制造工程师2015大赛专用版; |
8 |
Delcam PowerMILL 2017; |
十一、成绩评定
本项目的比赛总成绩满分100分,模具CAD设计部分占30%,模具CAE分析部分占15%,零件加工部分占25%,模具装配与试模25%,安全文明生产部分占5%。
(一)主要评分内容
1.模具设计质量评价包括设计资料的规范性、制件要求的符合性、模具结构的合理性、机构运动的精确性、制造工艺性、成本经济性等方面。
2.模具设计分析评价包括熔体充模均衡性、冷却均匀性、应力翘曲变形合理性等方面。
3.零件加工质量包括尺寸精度、形状精度、位置精度、表面质量、加工时间、加工成本等方面。
4.模具装配与试模包括模具装配工艺性、装配精度、机构运动的精确性、调试参数设置的准确性等方面。
5.制件成型质量包括制件尺寸与精度、制件粗糙度、成型质量等方面。
6.文明生产评价包括工作态度、安全意识、职业规范、环境保护等方面。
(二)成绩管理
按照2016年广东省高等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执委会的明确要求,参赛队伍的成绩评定与管理按照严密的程序进行。
(三)评定方法
1.结果评分
结果评分中客观性问题的评分采用加密方式盲评,裁判员分模块、分考点流水作业;主观性问题的评分裁判员人数应至少5名,去掉最高和最低分后,其余得分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最后得分。
加密组将加密过的选手作品在监督组的监督下,移交到评分裁判组,评分裁判长对移交过来的作品进行二次加密或编号,对参赛选手提交的竞赛成果,依据竞赛规程将裁判分为模具设计3D评分、2D评分、模具设计说明书评分、模具CAE分析评分、数控零件编程与加工评分、数控工艺卡评分、模具装配评分、制件评
分等等;裁判员在评分裁判长组织下依据赛项评价标准进行评价与评分,任何裁判员不得参与其他项目的评分工作,做到专人专岗,流水线评分的方式进行,在正式公布比赛成绩之前,任何人员不得对评分结果进行妄自猜测、不得随意泄露过程评分和结果评分的评分结果。
2.抽检复核
为保障成绩统计的准确性,监督组对赛项总成绩排名前30%的所有参赛队伍的成绩进行复核;对其余成绩进行抽检复核,抽检覆盖率不得低于20%;监督组将复检中发现的错误通过书面方式及时告知裁判长,由裁判长更正成绩并签字确认;错误率超过5%的,则认定为非小概率事件,裁判组需对所有成绩进行复核。
3.总分评定
结果评分结束后,在裁判长组织下、在监督组监督下,加密裁判进行解密工作,现场成绩和评分成绩合并,计入赛队总成绩。
4.成绩公布
闭赛式前,比赛成绩经工作人员统计、汇总、排序后交由执委会、裁判组共同检查,确认裁判工作无误后集体解密,解密后立即在闭赛式上公布。
(四)评分指标体系如下
二级指标 |
比例 |
三级指标 |
四级指标 |
分数 |
CAD 模块 |
30% |
3D模具设计(13分) |
总体结构设计 |
3 |
|
|
|
成型零部件设计 |
4 |
|
|
|
浇注系统设计 |
2 |
|
|
|
顶出系统设计 |
2 |
|
|
|
冷却系统设计 |
2 |
|
|
2D工程图设计(12分) |
总装配工程图设计 |
6 |
|
|
|
型腔工程图设计 |
3 |
|
|
|
型芯工程图设计 |
3 |
|
|
设计说明书(文字)(5分) |
模具设计说明书 |
5 |
CAE |
15% |
充模保压分析(5分) |
充模保压分析 |
5 |
模块 |
|
冷却翘曲分析(5分) |
冷却翘曲分析 |
5 |
|
|
CAE分析报告(5分) |
CAE分析报告 |
5 |
CAM 模块 |
25% |
CAM编程(6分) |
型芯CAM编程 |
3 |
|
|
|
型腔CAM编程 |
3 |
|
|
数控加工(15分) |
型芯数控加工 |
8 |
|
|
|
型腔数控加工 |
7 |
|
|
数控工艺文件(2分) |
型芯数控工艺文件 |
1 |
|
|
|
型腔数控工艺文件 |
1 |
|
|
指定加工零件的详细工艺过程卡(2分) |
型芯工艺过程卡 |
1 |
|
|
|
型腔工艺过程卡 |
1 |
模具装配与试模 |
25% |
模具修整、装配(8分) |
型芯修整、装配 |
4 |
|
|
|
型腔修整、装配 |
4 |
|
|
模具在成形设备安装、调试(7分) |
模具安装 |
3.5 |
|
|
|
模具注塑参数设置 |
3.5 |
|
|
制件成形质量(10分) |
合格制件 |
10 |
竞赛时段 安全文明 |
5% |
安全文明生产(5分) |
文明生产操作 |
3 |
|
|
|
刀具安全使用 |
2 |
(五)裁判方法
1.赛项裁判组负责赛项成绩评定工作,现场裁判每2位为一小组,负责3-4个赛位选手的执裁工作。
2.现场裁判评分方法:对于需要记录数据和结果现象的考核点,由选手记录并举手请裁判进行确认;对于需要记录操作过程与规范的考核点,裁判需记录具体情况并在比赛结束后由副裁判长组织统一评分,以保障评分尺度的一致;对于需要保存数据的考核点,在比赛结束后由两名或以上裁判进行统一评分,并进行U盘备份。
3.比赛结束后,副裁判长重新分配裁判小组,每组至少有2~3成员,负责
对任务书中的某一项目,严格按照评分细则,进行全场评分,最后将该项目所有成绩汇总成表,并由小组审核确认签字,移交裁判长。
4.所有项目成绩汇总表均完成后,由裁判长指定其中2个裁判成员,对所有项目进行分数复查确认,最终生成参赛队总成绩表,由裁判长签字确认后,将竞赛任务书、现场所有记录表、确认表等相关纸质文档进行封箱签字,移交到执委会。
5.评分中所有涂改处均需向裁判长说明并备案;在复查中发现的问题均需向裁判长说明并备案。
6.按比赛成绩从高到低排列参赛队的名次。比赛成绩相同,完成竞赛任务所用时间少的名次在前;比赛成绩和完成竞赛任务用时均相同,按职业素养成绩较高的名次在前;比赛成绩、完成竞赛任务用时、职业素养成绩相同,名次并列。
十二、奖项设定
本赛项设团体奖,奖项的设定为:一等奖占比10%,二等奖占比20%,三等奖占比30%;不另设其他奖项。
十三、赛项安全
(一)赛场所有人员(赛场管理与组织人员、裁判员、参赛员以及观摩人员)不得在竞赛现场内外吸烟,不听劝阻者给予通报批评或清退比赛现场,造成严重后果的将依法处理。
(二)未经允许不得使用和移动竞赛场内的任何设施设备(包括消防器材等),工具使用后放回原处。
(三)选手在竞赛中必须遵守赛场的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安全、合理的使用各种设施设备和工具,出现严重违章操作加工设备的,裁判视情节轻重进行批评和终止比赛。
(四)选手参加实际操作竞赛前,应由参赛校进行安全教育。竞赛中如发现问题应及时解决,无法解决的问题应及时向裁判员报告,裁判员视情况予以判定,并协调处理。
(五)参赛选手不得触动非竞赛用仪器设备,对竞赛仪器设备造成损坏,由当事人单位承担赔偿责任(视情节而定),并通报批评;参赛选手若出现恶意破坏仪器设备等情节严重者将依法处理。
十四、申诉与仲裁
本赛项在比赛过程中若出现有失公正或有关人员违规等现象,代表队领队可在比赛结束后2小时之内向仲裁组提出申诉。大赛采取两级仲裁机制。赛项设仲裁工作组,赛区设仲裁委员会。大赛执委会办公室选派人员参加赛区仲裁委员会工作。赛项仲裁工作组在接到申诉后的2小时内组织复议,并及时反馈复议结果。申诉方对复议结果仍有异议,可由省(市)领队向赛区仲裁委员会提出申诉。赛区仲裁委员会的仲裁结果为最终结果。
十五、竞赛须知
(一)参赛队须知
1.参赛队名称统一 使用学校名称。
2.参赛队员在报名获得审核确认后,原则上不再更换,如筹备过程中,队员因故不能参赛,所在省教育主管部门需出具书面说明并按相关规定补充人员并接受审核;竞赛开始后,参赛队不得更换参赛队员,允许队员缺席比赛。
3.参赛队按照大赛赛程安排,凭赛项组委会颁发的参赛证和有效身份证件参加比赛及相关活动。
4.参赛队员统一着装,须符合安全生产及竞赛要求。
5.参赛队员应自觉遵守赛场纪律,服从裁判、听从指挥、文明竞赛;持证进入赛场,禁止将通讯工具、自编电子或文字资料带入赛场。
6.比赛过程中,参赛选手须严格遵守操作过程和相关准则,保证设备及人身安全,并接受裁判员的监督和警示;若因设备故障导致选手中断或终止比赛,由大赛裁判长视具体情况做出裁决。
7.在比赛过程中,参赛选手由于操作失误导致设备不能正常工作,或造成安全事故不能进行比赛的,将被终止比赛。
8.在比赛过程中,各参赛选手限定在自己的工作区域和岗位完成比赛任务。
9.若参赛队欲提前结束比赛,应向裁判员举手示意,比赛终止时间由裁判员记录,参赛队结束比赛后不得再进行任何操作。
(二)指导教师须知
指导教师经报名、审核后确定,一经确定不得更换,允许指导教师缺席比赛指导。
(三)参赛选手须知
1.严格遵守技能竞赛规则、技能竞赛纪律和安全操作规程,尊重裁判和赛场
工作人员,自觉维护赛场秩序。
2.佩带参赛证件及着工装进入比赛场地,并接受裁判的检查。
3.进入赛场前须将手机等通讯工具交赛场相关人员妥善保管。
4.严格遵守赛事时间规定,准时抵达检录区,在开赛15分钟后不准入场,开赛后未经允许不得擅自离开赛场。
5.竞赛完成后必须按裁判要求迅速离开赛场,不得在赛场内滞留。
6.竞赛结束时间到,应立即停止一切竞赛内容操作,不得拖延竞赛时间。
7.爱护竞赛场所的设备、仪器等,不得人为损坏竞赛用仪器设备。
(四)工作人员须知
1.检查选手证件,选手凭有效证件,按时参加检录和竞赛,如不能按时参赛以自动弃权处理。
2.严格时间管理,选手在开赛信号发出后才能进行技能竞赛,竞赛过程中,选手休息、饮水或去洗手间等所用时间,一律计算在操作时间内,饮用水由赛场统一准备,认真做好服务工作。
3.不允许选手将通讯工具带入赛场,如私自带入者,一经发现取消其竞赛资格。
4.选手提问,经允许后,可以提问不清楚的问题,裁判人员须正面回答。
5.赛场内保持安静,不准吸烟,负责各自赛位的裁判员和工作人员不得随意进入其它赛位。
6.如果选手提前结束竞赛,应向裁判员示意,竞赛终止时间由裁判员记录在案。
7.竞赛终了信号发出后,监督选手听从裁判员指挥,待裁判允许后方可离开赛场。
8.所有工作人员必须统一佩戴由大赛组委会签发的相应证件,着装整齐,赛场除现场工作人员以外,其他人员未经允许不得进入赛场。
9.新闻媒体等进入赛场必须经过赛项组委会允许,并且听从现场工作人员的安排和管理,不能影响竞赛进行。
10.各参赛队的领队、指导教师以及其他无关人员未经允许一律不得进入赛场;经允许进入赛场的人员,应遵从赛场相关工作人员安排,同时遵守赛场规定和维护赛场秩序,若违反有关规定或影响选手竞赛的,工作人员有权将其请出,
并给予通报批评。
十六、说明
2016年广东省高等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暨2017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广东省选拔赛“注塑模具CADCAE与主要零件加工”项目竞赛规程一切解释权归2016年广东省高等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暨2017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广东省选拔赛“注塑模具CADCAE与主要零件加工”项目组委会。
2016年广东省高等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暨
2017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广东省选拔赛“注塑模具CADCAE与主要零件加工”
项目组委会
(河源职业技术学院代章)
2016-11-4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申明 版权所有2022 深圳时资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深圳网站设计 电话:0755-89239969 28996899 89239959 传真:0755-89239959 手机:13500063959 粤ICP备19117514号 |